發布時間:2025-11-20 返回
陽新縣浮屠鎮下汪村俞家堰灣組的農村公路 記者 李航 攝
大冶還地橋鎮詹家灣的農村公路 記者 石勇 攝
冬日暖陽灑在陽新縣浮屠鎮阿馮村新鋪的柏油路上,路面光潔如洗,路旁風景如畫。這條嶄新的農村公路,正連接起村民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
青山綠水間,一條條“四好農村路”縱橫交錯,編織著鄉村振興的新圖景?!笆奈濉逼陂g,我市累計投入約15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2200多公里,總里程達7488公里,實現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車。成功創建國家“四好農村路”示范縣1個、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2個、省級示范鄉鎮9個。這些路,打通了地理阻隔,更聯通了民心,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的山鄉巨變。
建好:從“有沒有”邁向“好不好”
建設是發展的基礎。面對農村公路建設資金難題,黃石創新思路,多方籌措,有效打通了政策與資金的堵點、難點。我市公路部門大力爭取部、省專項補助,并指導地方整合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等其他政策資金,形成“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聚合效應。
陽新縣探索出“一般債券資金+平臺公司融資”模式,有效解決了資金缺口。2024年,陽新縣交通建設有限公司成功融資1.65億元,專項用于“四好農村路”建設。近三年來,全縣新改建農路近千公里,危橋改造101座,實現四級路建制村全覆蓋。
在黃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投入3億元新建了300公里產業路網,金虹路等5條產業大道直通園區。三山湖生態園負責人對此贊不絕口:“以前路不好,水果運輸損耗大?,F在路通了,600畝翠冠梨1小時就能運抵武漢,時效提升了40%?!?/p>
這背后,是黃石堅持規劃引領、嚴守質量生命線的決心。從《黃石市全域“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到《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一系列政策文件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藍圖。自2022年起,“四好農村路”建設被納入市級“十件民生實事”,并與國土空間、產業發展等規劃深度融合,確保路網布局科學。在建設中,全面推行“七公開”制度,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并針對山區、庫區地形,做到“宜寬則寬、宜彎則彎”,既保障通行效率,又守護了綠水青山。
管好:從“粗放式”轉入“精細化”
路建好了,如何管好是關鍵。我市全面推行“路長制”,由市、縣、鄉、村各級領導擔任路長,形成“一路一長、分段負責、協同治理”的網格化管理格局,將管理責任壓實到“最后一米”。
在大冶市陳貴鎮農村公路管理辦公室,監管員輕點屏幕,全鎮270公里公路的實時路況、護路員位置等信息一目了然。該市構建的“四個主體”管理機制,通過“門掛三牌、路設三長”,將159名護路員分段包干、責任到人。近年來,共拆除違建3處,清理堆物21處,安裝波形護欄1.8萬米,為百姓出行筑牢“生命安全帶”。
科技賦能,讓管理更智慧。陽新縣投入200萬元打造智慧路長平臺,實現“云上巡路”。護路員發現興楓線路面出現裂縫,只需用手機掃描路邊二維碼上傳信息,系統便會即刻派單處理。這套“縣路政員—鄉監管員—村護路員”三級管理體系,考核結果直接與養護資金掛鉤,極大提升了處置效率。五年來,全縣共開展路政執法402次,查處超限超載等違法車輛85輛,有效保護了路產路權。通過“人防+技防”的創新結合,黃石實現了農村公路管理從粗放式向精細化、智能化的根本轉變。
護好:讓“暢通路”成為“長久路”
隨著時間推移,車流量增加,“養護難”成為制約農村公路持續服務能力的瓶頸。如何讓這些鄉村振興的“血脈”長久暢通?黃石蹚出了一條“縣為主體、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養護新路子。
大冶市創立“群專結合”的養護范式。在茗山鄉,推行“企業集中養護+群眾分散養護”模式,300名村民承包了路邊保潔工作,既增加了收入,也增強了愛路護路的主人翁意識。還地橋鎮則每年投入800萬元引進專業養護公司,300名養護員全天候作業,使農路完好率持續保持在90%以上。
陽新縣每年配套1550萬元財政資金,同時引導群眾參與分段承包,構建起“市場化+村民自治”的雙軌機制。此外,大力推廣常態化、預防性養護技術,將養護關口前移,有效降低了全壽命周期成本。結合“美麗農村路”創建,實施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加強綠化美化,真正打造出“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靚麗風貌。
運營好:讓“致富路”直通“幸福門”
“四好農村路”的最終價值,體現在“運營好”上。農村公路既運來遠方的快遞,也送出味美質優的土特產,人流、物流、資金流在此交匯,讓當地村民的錢包實實在在鼓起來。
在大冶市,智能快遞已實現進村入戶。全市建成13個鄉鎮物流站、35條配送線路,297個村實現快遞直抵。同時,6條公交線、8條客運班線完成公交化改造,形成以市區為中心、輻射全市鄉鎮的“市鄉村”客運三級網絡,百姓出行和貨物進出更為便利。
道路的暢通,直接激活了鄉村產業。陽新縣開辟的50公里旅游專線,將王英仙島湖、地心大峽谷等景區串聯成珠,為當地旅游產業插上了翅膀。其“五個一”特色產業(一壺油、一片葉、一只屯鳥、一條魚、一籃果)依托便捷的交通網絡迅速發展壯大,相關產業規模達4.2萬畝。
大冶市沼山村的狗血桃故事,是農村公路“運營好”的生動注腳。“以前村里是泥巴路時,一天就挑一擔桃子出去賣,不僅累,還賺不到什么錢?!贝笠笔械录逊N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劉傳艷感慨道,“如今,通村路升級成了柏油路,游客們自己開車來采摘,桃子根本不用運出去。我們村兩千多畝狗血桃,一年銷售收入有兩三千萬元?!币粭l路,徹底改變了一個產業的形態和村民的命運。
“四通八達,無遠弗屆”,正在今日黃石密織的路網中成為現實。這條條大道,是交通之軸,更是經濟之脈、文明之線,奏響了城鄉融合、共建共享的恢宏樂章。新征程上,我市將繼續深化“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大道上打造更絢爛的風景線。(記者 羅煒)
編輯: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