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20 返回
中共湖北省委主辦的《政策》雜志2025年第10期,刊發黃石市委書記郄英才署名文章《以增長極建設更大成效服務全省支點建設》。全文如下:
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湖北省委關于進一步激勵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中擔當作為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等文件,對支點建設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充分體現了省委牢記殷殷囑托、勇擔歷史使命的高度自覺,體現了一以貫之建支點、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政治定力與責任擔當。黃石市堅持對標對表,迅速召開市委全會,動員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全會精神,進一步擔當作為、奮進突破,加快建成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一、強化政治擔當,以更高站位、更強信心服務全省支點建設
今年以來,全省支點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取得明顯成效。我們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融入全省發展大局,切實增強服務推動支點建設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一)在領會省委全會精神中進一步強化支點意識。深刻認識加快建成支點是新時代新征程湖北發展最重大的使命責任、最具感召力的奮進旗幟、最關鍵的戰略牽引、最難得的歷史機遇,牢牢把握支點建設戰略目標、戰略路徑、戰略抓手,始終把“加快建成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作為黃石服務推動全省支點建設的使命任務和具體實踐,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二)在全面總結成績與不足中進一步抬升發展標桿。2021—2024年,黃石GDP增速分別排名全省第5、第1、第3、第1,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4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今年1—8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9.8%、全省第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9%、全省第6、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12.19%、連續5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進出口總額518.9億元、全省第2。但我們也清醒看到,當前黃石還存在經濟總量不夠大、產業結構仍然偏重和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等問題。我們將進一步抬升發展標桿,保持奮進的狀態,增強比拼的韌勁,不斷提升發展的均衡性,以更高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推進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三)在搶抓機遇乘勢而進中進一步作出更大貢獻。近年來,在增長極建設引領下,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科創項目落地黃石,大量重磅利好政策支持黃石,黃石通江達海、買賣全球的樞紐功能進一步拓展,產業重鎮、區域中心的發展地位更加穩固,廣大干部群眾的心更齊、氣更順、勁更足,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干事黃金期。我們將拿出時不我待的決心、舍我其誰的勇氣、開拓進取的氣魄,搶抓機遇、克難奮進,推動增長極建設乘勢而進、聚勢開新,努力為全省支點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二、強化實干擔當,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增長極建設走深走實
對標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黃石“經濟總量加快沖刺3000億元、建設工業強市、打造全省科技創新協同區、建設臨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要求,推動全市上下進一步加壓奮進、聚力突破,力爭到2027年全市GDP規模突破2800億元、加速沖刺3000億元,到2030年達到3600億元左右。
(一)著力在打造工業強市上奮進突破。深入實施工業提質倍增工程,統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三線并進”,力爭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今年突破3000億元、2030年突破5000億元。一是切實把準主攻方向。聚焦十條重點產業鏈,開展延鏈補鏈強鏈研究謀劃,制定產業發展地圖,分類培育重點產業鏈,動態優化產業鏈體系,以產業鏈能級躍升引領帶動全市工業經濟提檔升級。二是精準優化區域布局。因地制宜明確各縣(市、區)主導產業,持續完善工業園區配套設施,加強市級層面統籌謀劃,推動產業鏈在區域布局上錯位、協同、高效發展。三是大力培育重點企業。梯次培育鏈上企業,提高招商引資質效,進一步優化涉企服務,推動省市重點工業項目盡快落地開工、達產達效、入庫納統,培育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四是持續加強要素保障。推動資源要素向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集中,打造助力產業鏈發展的整體產業生態。
(二)著力在推進科技創新上奮進突破。一是建強用好創新平臺。對內,引導支持全國、省級重點實驗室有的放矢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全力攻堅“卡脖子”技術難題;對外,探索打造“3.0版離岸科創飛地”,集聚更多科創資源為我所用。二是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十百千”工程,力爭今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32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突破280家。三是構筑人才競爭優勢。突出精準引才、系統育才、大膽用才、用心留才,力爭每年培養引進10名左右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引進培育青年科技人才300名以上。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轉化體系,確保今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50億元以上。
(三)著力在加快綠色轉型上奮進突破。一是更大力度抓治理。堅決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推進大氣污染源頭治理、重要水源地保護、“千村萬樹”綠化提升等行動,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二是更大力度抓保護。深入實施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一體推進禁漁、治岸、增綠、活水,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三是更大力度抓轉型。持續優化調整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力爭到2030年單位GDP碳排放下降19.5%,順利實現碳達峰。
(四)著力在增強樞紐功能上奮進突破。一是提升樞紐承載力。推進高速公路擴容、國省干線提質、時速350公里高鐵納入國家規劃,提升“億噸大港”能級,織密對接花湖國際機場“硬聯通”,全面提升黃石內聯外暢水平。二是提升樞紐競爭力。堅持以降本增效為核心,持續完善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努力把黃石打造成為中部地區物流方式最多、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三是提升樞紐輻射力。建強用好國家一類口岸、國家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湖北自貿區黃石聯動創新發展區、臨空經濟區等開放平臺,力爭今年綜保區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元,全市進出口總額沖刺700億元,臨空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五)著力在深化文旅融合上奮進突破。一是持續擦亮城市名片。大力挖掘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中的黃石元素,持續豐富拓展“黃石,一個點石成金的地方”內涵體系,不斷提升黃石文化傳播力,讓魅力黃石、奮進黃石家喻戶曉。二是加強資源保護利用。以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抓手,創新礦冶、工業、紅色、長江等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打造一批具有黃石標識的藝術精品。三是推進文旅產業升級。大力推進重點景區提檔升級,突破性發展文旅消費新業態,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周末休閑旅游目的地。
(六)著力在加強區域聯動上奮進突破。一方面,加快融圈入群步伐。立足武漢都市圈,面向長江中游城市群,全面加強與周邊城市協同融合,努力為增強全省支點輻射帶動功能作出貢獻。另一方面,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持續壯大縣域經濟、園區經濟、鎮域經濟,推動大冶市奮進全國縣域經濟五十強、陽新縣奮進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力爭到2030年全市五大重點農業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300億元。
三、強化責任擔當,以更強本領、更硬作風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認真落實省委《意見》,激勵廣大干部在支點建設的火熱實踐中創造新的更大業績。
(一)全面激發干部干事創業動力。堅持“以實績論英雄”,突出“獅子型”干部標準,大力選拔在項目建設、改革攻堅、安全穩定一線表現優秀的干部,讓“重品行、重實干、重實績”成為黃石干部隊伍的鮮明特質。
(二)全面提升干部干事創業能力。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抓手,不斷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著力鍛造鐵肩膀、響當當、硬邦邦、嗷嗷叫、拼搶實的干部隊伍。
(三)全面消除干部干事創業顧慮。制度化、規范化推進“能下”、嚴懲誣告、澄清正名,加大典型案例通報力度,持續釋放盡職免責、容錯減責的強烈信號。
(四)全面優化干部干事創業生態。鞏固拓展學習教育成果,引導全市干部把增強黨性、嚴守紀律、砥礪作風融入日常、化為習慣,牢固樹立團結意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建功增長極、合力建支點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