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了亮了,成功開機,氫氣出來了!”3月29日下午3時49分,大冶市姜橋制氫工廠3號廠房內,隨著主控室開關按下,電流嗡鳴聲響起,PEM 質子交換膜電解槽的金屬外殼泛起幽藍光澤,純度達99.99%的氫氣從管道中涌出,標志著大冶綠色能源轉型邁出關鍵一步。
就在兩天前,姜橋制氫工廠項目檢修組提前調試,用超純水反復沖刷不銹鋼管道,認真標定儀表、壓力閥等數據,為29日的出氫做足準備。
3月29日下午3時許,開機前的最后步驟,檢修組與調試單位密切配合,對PEM電解槽系統的每個環節進行細致檢查與優化,同時測試水路系統的密封性和流暢性,確保氫氣純度達標。
29日下午3時49分,業主方、監理方、施工方齊聚現場,隨著工作人員按下開關,超純水順著管道高速注入銀色電解槽,質子交換膜在直流電下震顫,將水分子精準分離出氫氧離子,第一縷氫氣成功產出,眾人歡呼雀躍,掌聲不斷。
“出氫時間雖短,但是濃縮了全市綠氫項目所有工作人員兩年的心血。”業主方湖北光谷東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制氫工廠的PEM電解槽膜電極活化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本次提取的氫氣純度達99.99%。未來車間內剩余的堿性電解槽調試成功后,制氫工廠將形成“堿性+PEM電解槽”雙技術路線,更是可產出純度達99.999%的高純氫氣。
大冶綠電綠氫制儲加用一體化氫能礦場綜合建設項目總投資34.37億元,涵蓋光伏發電、綠電制氫、氫儲運加等全產業鏈,也是湖北唯一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清潔低碳氫能創新應用工程項目。
作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姜橋制氫工廠主體建筑包括制氫車間、氫氣球罐、壓縮機車間等,原計劃4月初實現首罐氫氣生產,此次成功出氫,將為我市新能源交通及工業用氫提供穩定保障,助力大冶打造“制—儲—加—用”一體化氫能礦場生態,吸引更多關聯企業落戶。(記者 殷珂 通訊員 但超 盧麗君)
編輯:熊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