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9 返回
11日傍晚,華燈初上,西塞山區揚子吉龍灣小區旁新建的口袋公園逐漸熱鬧起來。市民謝勇飯后沿著350米長的臨江塑膠步道散步,兩側綠意盎然,休閑座椅點綴其間,不少居民憑欄遠眺江景。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挖掘城市邊角地等空間,因地制宜推進“公園+文創”“公園+體育”和“公園式”商場等建設,更好滿足群眾的需求。“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不再是存在于詩歌中的景致,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家門口也可以是“詩與遠方”。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使城市公共環境面臨巨大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口袋公園憑借占地面積小、空間資源利用率高等優勢應運而生,成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綠色空間。
自2021年起,西塞山區采取“見縫插綠”策略,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閑置地等零星空間,陸續建成26個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園,成功將多處“城市疤痕”轉化為居民觸手可及的“綠色客廳”。其實,像這樣的口袋公園在全市各區都已建成不少。走進市區一處處口袋公園,只見這里綠樹環繞、花草簇擁,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仿佛踏入了一個微縮的自然世界,讓人心曠神怡。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各地建設的口袋公園有效美化了城市環境,豐富了市民生活空間,但也有一些口袋公園存在千篇一律、功能缺失、重建輕管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其作用的發揮。誠然,口袋公園不能一建了之,唯有真正站在居民角度考慮并加強管理養護,才能讓其既點綴城市美景,又兜住市民的幸福。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之美好,從來不在乎摩天樓宇刺破蒼穹的高度,而在乎方寸之間盛下百姓的笑顏。接下來,應進一步拓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新空間,持續增加可進入、可體驗的活動場地,不斷完善配套服務設施,為市民提供“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優質空間。如此,口袋公園必將不斷提升城市的綠色顏值,延展市民的幸福感與滿意度。(劉東林)